
杰尼龟的舅舅所就职的V社于今日更新了官方新闻:
2017 – 2018年职业赛事
在短短的六周后,新的世界冠军将在西雅图诞生,而对于神盾的拥有者和倒下的挑战者来说,在来年复制成功的梦想却依然如初。但是通向2018年国际邀请赛的航线在接下来的这一年时间里有所不同。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举办了两届Valve的特级锦标赛,改变了国际邀请赛前的大赛风貌。但是,接下来这一年我们将采取更有活力的方式,帮助打造赛事的生态体系,与第三方赛事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之前的特锦赛体系不同,我们将直接选择多个第三方赛事进行赞助。另外,参加了这些赛事的选手将获得排位积分,这将是决定2018年国际邀请赛邀请名额的唯一因素。
我们赞助的锦标赛有两个级别:甲级和乙级。甲级锦标赛的总奖金必须超过50万美元,而我们还将额外赞助50万美元奖金。乙级锦标赛的总奖金必须超过15万美元,而我们还将额外赞助15万美元奖金。为了保持赛事的基准线,支持全球不同地区的战队,甲级和乙级锦标赛的参赛队伍里,六大赛区(北美、南美、东南亚、中国、欧洲和独联体)都必须有至少一支从预选赛晋级的战队。而且,都必须有线下决赛,让不同地区的战队可以同台竞技。我们会直接管理甲级和乙级锦标赛的日程,避免时间上发生冲突。
排位积分的计算是根据锦标赛的总奖金,以及其级别,其中甲级锦标赛的奖金系数更高。每项锦标赛的总积分也会根据在一年中所处的时间有所变化,越接近国际邀请赛的锦标赛奖励的积分也越高。排位积分会根据锦标赛中的名次进行结算,每名选手都会累积。原来的阵容锁定期依然存在,在允许的时期更换队伍不会失去已获得的排位积分。此外,为了方便战队招募新成员,或是在阵容锁定期进行必要的阵容调整,每支战队只会计算积分最高的3名选手,作为队伍的有效排位积分。
为了方便队伍和粉丝关注年内的排名情况,届时会有排行榜,在队伍为明年的国际邀请赛征战时将单名选手和战队的排位积分进行整理、排列。祝各战队八月在西雅图好运,我们也很期待冠军诞生后接下来的赛事。
觉得舅舅原版太长不看的可以看下面
侄子杰尼龟 梗概版本:
TI8的邀请名额的决定方式变为积分制度
我舅舅V社每年会赞助很多中小型比赛,参加这些比赛取得名次的选手就有积分。
战队积分只会算积分最高的3名选手,作为这只队伍的积分。
众多玩家也第一时间发布了自己的看法:
知乎用户:浑沌七日死
这次更新的重点大概有两个,
第一是加强了对于选手的价值体现。对于选手以前俱乐部往往都是有用就用,不能用就T,TI5之后的2000哥被T,冬季赛之后W33和米色瑞被T,都是这样的体现。但是这次更新之后,情况将有很大的变化,选手将通过奖金这一数值来保障自己的价值。在TI前最后一次转会,战队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选手的战力加值,积分价值必然也是一个重要选项。毕竟能直邀去TI,相信没有人愿意去打预选赛。
第二则是加强了第三方的权重比:
而现在V社爸爸亲自下台加持了第三方赛事,选手的选择更加的自由。因为这涉及到TI直邀名额,而且V社也针对第三方赛事扶持开通了六大赛区预选赛。没有人会不参加ti的赛区预选赛通道吧~
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无疑以后能够看到更多更精彩的赛事了。以前经常有一种说法,TI前藏大招,大家躲着打。但是现在TI的邀请将是由之前的奖金决定,那么藏战术的队恐怕连TI都进不去。在之后的比赛里,哪怕有一些队伍拿不到冠军,想必也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尽可能的争取奖金,因为这不仅仅是这些奖,它们将是通往TI阶梯的砖头!
用户:二蛋他爸反蜀黍
重复的不多言针对 战队积分看队内3名选手 这一点 我的看法是:很好 没问题,比看团队五人总积分 来的更多竞争性,同时并不会造成强队拆散成2or更多队伍来获得更多门票。
正赛分区名额有限,且绝对小于该区域实力选手数量举例 :中国区4个名额,而有实力的选手数量至少在10人那么最可能的出线情况是 2-3名区域积分顶尖选手带2-3个非顶尖选手,且非顶尖选手里至少1人积分不差。而且团队整体水平上下线差距不可能允许太大
所以切假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每一个战队的最佳出现策略会是:1V社赞助比赛参与2队内最好的1-2个选手 至少达到国内前“出现名额*3”名的水平3团队整体水平差异不大4在合适的时间挖人,在“准备挖的这人有漂亮积分”和“团队调整后可能比赛拿不到好积分”中去权衡
突然想到一个操作:花大价钱 买4个顶级积分选手,然后带我1个2000分吧主,我岂不是也能去Ti?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天辉夜魇:
DOTA2赛事演变
2011年8月,DOTA2首届国际邀请赛在德国科隆举办,除了利用全新引擎完美还原DOTA的DOTA2惊艳亮相,TI1高达$160万美元的奖金池更是创造了电子竞技有史以来最高奖金的世界纪录,让世人为之震惊。
正是看到了DOTA2的巨大潜力,TI1之后,ESWC、WCG、DreamHack、StarLadder、G联赛、MLG、Summit等各种第三方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那个没有太多V社赛事的年代,极大的促进了DOTA2的传播和推广。
随着DOTA2的日臻完善,TI5之后,V社在吸取首届亚洲邀请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四大年度联赛”(即秋、冬、春季特级锦标赛 + 国际邀请赛),至今,特锦赛已经举办了5届(法兰克福、上海、马尼拉、波士顿、基辅)。
特级锦标赛的出现,有效填补了DOTA2除TI以外全年没有顶级赛事的空白,同时为第三方赛事树立了标杆。在组织比赛的过程当中,也为ESL、完美世界、PGL等赛事承办方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是,目前DOTA2赛事模式和相关制度也并非十全十美,在这个赛制运营了近2年以后,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漏出来:
一是特锦赛奖金太高,压缩第三方赛事生存空间。特锦赛的奖金池是$300万美元,一般的第三方赛事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导致一线战队参赛热情不高,赛事的规模和观赏性大打折扣。
二是大赛三甲含金量太高,“唯冠军论”甚嚣尘上。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同一赛季中,特锦赛三甲往往都会被直接邀请参加下届特锦赛,距离TI最近的特锦赛三甲和大赛冠军往往也会被直接邀请TI,这样一味否定的做法形成了一个不太健康的导向。
一波分析
■ 对第三方赛事的影响
原特锦赛的取消,给了第三方赛事更多生存的空间,V社直接赞助这个方式虽然简单粗暴却更加行之有效,奖金有了,参加比赛能挣排位积分了,第三方赛事再也不是后娘养的了,它们的春天,要来了。
■ 对战队和选手的影响
排位积分是跟着选手走的,战队的总积分由本队积分最高的3位选手决定,这样的设定更能够保障选手的利益。其实这种做法并非空穴来风,之前AF战队集体转会,原Wings战队成立Random之后,都没有影响他们的邀请资格,这是V社对于选手的保护和尊重。
对于战队而言,最重要的应该是转会期,他们必须能够确保自己拥有3名积分高的选手来获取邀请资格,有人担心土豪可以直接通过重金挖3个分最高的组队直接拿邀请,我觉得这是多余的,一是因为组队并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选手之间需要搭配也需要磨合,3个最强的选手在一起并不等于最强的战队;二是V社肯定会对此有所限制,防止转会期出现混乱。
同时,V社明文规定比赛要兼顾到6大赛区,也是对一些DOTA2并不发达地区战队的照顾与帮扶。
那么,C5的玩家们,你们又怎么看这次V社的更新呢